王亚平成功飞天后,藏在她背后的这位女英雄有多牛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已经是我国航天员第八次飞上太空,每一次她都是眼含热泪将他们送上太空。
八次航天飞行,大家记住了杨利伟、聂海胜、王亚平等一个个飞天英雄,而托举他们升天的她,却甘做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天了,宇航员的名字都被人们所熟知,她因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了一句话还被人诋毁。
如今,王亚平都乘坐神舟十三号飞上太空了,随着对女航天员工作的了解,你还要诋毁她吗?
她就是黄伟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的总设计师。
01
她从小成绩非常好,作为一名理科学霸的她,高考志愿填报时,父亲建议她报国防科技方面的专业,将来能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贡献。于是她就填报了北航飞机设计专业。
她本科就读于北京航天飞机设计专业,研究生考入了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毕业后她没有继续深造,留在了航天医学研究所里工作。
1992年9月21日,国家刚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而这项工程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航天员的选拔肯培训。
黄伟芬担任了编写航天员训练大纲的任务。这对于28岁的黄伟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没有任何方案可以参考,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凭借大学本科四年对航天飞机设计的了解,结合研究生所学的航天重力研究。
展开全文
面对一张白纸工作任务,她首先设计了一张大表,发给火箭组,飞船组,大表主要是向科研人员做问题收集:
“从你这个系统,你对航天员,你的要求是什么?你要求他们操作你的什么设备?一般会出现哪些问题?出现了这些问题你希望他们怎么解决?等等”
有了这些收集来的问题,再结合大学所学专业内容,她用了三个月时间,就交出了一份航天员训练总体方案设计。于是这个设计方案成了我国首部航天员训练方案,甚至今后的二十年航天员训练都以它为依据,或者在它的基础上再进行完善。
6年后,她带着不足三十人的教练员队伍开始了航天员培训的研究从选拔到培训事必躬亲。
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航天员训练的每一个项目,教练员都要先训练。
黄伟芬说:
“航天员的安全在我们手中,航天员的安全在我们心中。”
虽然有些项目的体验会有志愿者,但是为了针对性地对航天员进行培训,作为总设计师的黄伟芬也要亲自体验。航天员大部分的训练项目她都练过。
当然培训航天员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期间,她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遭受质疑的委屈,每一次她都是咬紧牙关。甚至有时候她关上办公室的门,自己在办公室里哭泣。哭完,发泄完后,她又开始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当中。
她自我安慰道:
“这是一份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是一份从无到有的白纸工作,我一定要完成。”
正是这种坚韧和坚持,让她获得了航天员女教头的称号。
她的每一次跟工作的较真,却在为每个航天员的安全负责。
02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每一次载人飞船的发射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新的挑战。
神舟十二号,三名宇航员要在太空舱驻留长达三个月时间。神舟十三号发射,三名宇航号要在太空舱驻长达6个月时间。一次比一次长。
随着一次次的对宇航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宇航员的训练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什么时候她看上去都是表情严肃,不苟言笑,这是长期的高压工作都需要她打着十二分的精神,怀着十二分的严谨性。每一次她都是悬着心,捏着一把汗。
前车之鉴,在苏联,有三名航天员在返回的过程中坐舱失压,因为没有穿舱内航天服,这三名航天员牺牲了。
所以在训练的时候,黄伟芬对飞行员一再严格要求,她要求女航天员和男航天员体力达到一样的要求,女航天员不能依赖男航天员去开舱门,自己也要有力量打开舱门。
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万无一失,在发射前她都要一遍遍地检查他们防护服的严密性。并叮嘱他们在返回的途中,要穿好舱内航天服,并仔细检查好航天服的气密性。
航天员出舱后,她每天在工作间观察,定期还要跟航天员通话,了解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她的一颗悬着的心早已跟随他们去了太空。
然而船天英雄聂海胜、刘扬、王亚平、杨利伟等飞行员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鲜为人知的她在参加《面对面》采访时,她一边摸眼泪一边说:
“她们是带着我们所有科研人员的梦想去飞行,我甘愿做背后的英雄。”
可就是这样一位幕后无名英雄在一次采访中说了一句话,却遭遇网络上一些人的诋毁。
在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
神州12号发射成功后,当天晚上黄伟芬受邀参加白岩松的专访节目。
采访中白岩松问道:
“在下一批航天员中,是否会有大家期待的女航天员?”
黄伟芬回答:
“可能会有,女航天员身上具备细心优势,有利于生活方面的照顾。”
有些人就不愿意了,她们认为黄伟芬话中的意思是:
男航天员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女航天员刻苦训练是去给男航天员做保姆,伺候男航天员。
其实黄伟芬所提到的“生活照顾”是每个航天员必备的一项技能之一,这并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做饭洗碗、端茶倒水、擦桌子抹地,更不是为男航天员服务。
而是利用女性的细心优势,定期评估大家的身体状况,负责航天员的健康管理,确保航天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并没有贬低女性的意思,而且黄伟芬本身是航天系统的女性总设计师。
黄伟芬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
她不会在流言蜚语里挫败,她更不会因无名而气馁,她仍旧坚守着一个航天科技人员的航天梦。
03
自2012年起,被她成功送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已有两位。
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神舟十号里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虽然仅有40分钟,但是这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
当“神五”上天、航天员能够出舱行走,每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都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弦,而此时她的神经都是紧绷着的。
当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安全返还后,指挥室里的同志们激动得欢呼雀跃,她依然揪着一颗心,直到确保所有航天员们安全出舱,她眼含热泪,激动不已。
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落地后第一时间给她打了电话:
“感谢您,黄主任,多亏了你的训练。”
电话那头,她的眼眶再一次湿润了,在每一位航天员身上,她所倾注的心血比自己的孩子还多。神舟五号飞天时,她的女儿已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她居然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就读。
2021年10月14日下午15时
,她再次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时,她泪流满面目送他们升天。她的一颗心再次悬起,也许到6个月后,航天飞行员们平安落地,她那颗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来。
她继续回到了工作区观察他们的航天动态,任务完情况,定期跟他们通话。
神舟十三成功升天,全国人民都激动万分,那是我泱泱大国的象征。同时全国人民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在太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
黄伟芬给我们透露了很多惊喜:我们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会在太空过年,他们会在太空舱里吃饺子,跟全国人民天地连线拜年。
我们全国的小朋友又可以上一节妙趣横生的航天课程,有多少小朋友都已经按捺不住了。
不久前,神舟三号货运飞船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提前送去了补给物资,很多网友注意到了货运舱里的一个大玩偶娃娃,好奇的网友猜想:“
这么萌的娃娃,应该是女航天员王亚平的私人物品吧。”
黄伟芬饱含热情地说:
“那是我们科研人员送给航天员的小礼物。”
严肃的工作,也需要小小的一点“萌”来放松。
此时的黄伟芬在工作区观察着航天员的情况,她激动而忐忑,她期盼着他们平安归来。
在工作的30年时间里,她8次“托举”11名航天员顺利飞天,她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