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不来中国的鲁比奥,终于找到了机会,和王毅外长面对面好好谈一次

Connor 火必交易官网 2025-07-11 2 0

中美高层对话的僵局,可能要在东南亚打破。被中方制裁、至今无法入境中国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正借东盟外长系列会议的契机,寻求与中国外长王毅的“破冰”会晤。这场迟来半年的对话,既是美国对华政策矛盾性的体现,也折射出中美在对抗与务实间的艰难平衡。

鲁比奥与中国的恩怨由来已久。2020年7月,他因涉疆问题被中方制裁,禁止入境并冻结在华资产;同年8月,他又推动《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招致中方二次制裁。这两道“红线”不仅让鲁比奥成为少数被中方制裁的美国高官之一,更直接导致中美高层沟通渠道冻结——自今年1月24日两人那通“火药味”十足的电话后,中美外交高层再无实质接触。当时,鲁比奥在台湾问题上大放厥词,王毅则直接斥责美方“背弃承诺”,并以“好自为之”四字收尾,这场通话不欢而散。

进不来中国的鲁比奥,终于找到了机会,和王毅外长面对面好好谈一次

鲁比奥(资料图)

如今,鲁比奥为何急于与王毅会面?答案藏在多重现实压力中。对内,他需要落实中美元首今年1月达成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识,向白宫证明自己并非“政策梗阻”;对外,他推行的“印太战略”已让中美在南海、台海摩擦加剧,若继续缺乏沟通,双方可能因误判陷入更严重的安全困境。更紧迫的是,中国经济对美国的牵制力不容忽视——今年5月日内瓦会谈后,中方暂停90天针对美国实体的部分非关税措施,而美国财长贝森特已明确表示8月将与中国同行协商。这种“对抗与依赖并存”的局面,迫使鲁比奥必须主动寻求接触。

但会面绝非易事。中方对鲁比奥的制裁尚未解除,若王毅与其会晤,可能被美方解读为“中方主动让步”,违背制裁初衷。历史上,类似情况屡见不鲜:今年2月慕尼黑安全会议前,美方曾尝试推动鲁比奥与王毅会晤未果;中美防长在香格里拉峰会上也曾“只握手不会晤”。此外,鲁比奥过往的强硬立场——从“债务陷阱论”到涉台涉港问题——早已让中方对其诚意存疑。若他无法在核心问题上展现灵活性,会晤恐沦为“外交表演”。

进不来中国的鲁比奥,终于找到了机会,和王毅外长面对面好好谈一次

展开全文

鲁比奥(资料图)

尽管障碍重重,机会仍在。东盟会议的“主场优势”为双方提供了“自然接触”的场景:作为东道主,中国可能通过集体合影、晚宴等非正式场合创造机会;而美方也试图借东盟“拉拢”东南亚国家,为会面铺路。鲁比奥的算盘很明确——他计划借此次亚洲行(先访日韩,后出席东盟会议)与王毅“偶遇”,既避免主动示弱的嫌疑,又实现“破冰”目标。

若会晤成行,议题将直指中美最敏感的矛盾。台湾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王毅已多次强调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而鲁比奥此前的涉台言行已被中方视为“挑衅”。此次会晤,他的表态将直接影响后续沟通的频率与质量。其次是经贸与科技博弈:中方可能要求取消关税、停止经贸政治化;鲁比奥则可能提出稀土出口限制等反制要求。此外,南海问题、朝鲜半岛核危机等地区安全议题,以及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议题,都可能被纳入讨论范围。

进不来中国的鲁比奥,终于找到了机会,和王毅外长面对面好好谈一次

中国台湾(资料图)

这场会晤的核心价值,在于建立危机管控机制。正如王毅所言,“好自为之”不仅是警告,更是提醒:中美关系的未来取决于双方能否在对抗中守住底线,在务实中寻找共识。对鲁比奥而言,这既是证明自己“执行力”的机会,也是避免美国外交体系瘫痪的关键一步;对中方来说,则是通过接触展示“以斗争求合作”的原则,在维护核心利益的同时为未来合作保留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鲁比奥的“破冰”尝试,恰恰暴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矛盾性——既想通过遏制打压中国发展,又无法承受完全脱钩的代价。这种矛盾,让他在“对抗”与“务实”间进退两难。而中美关系的走向,或许就藏在这场迟来半年的对话中。

评论